产科之助产特色服务
给产妇留下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一句简单的承诺,蕴含着产房所有医护人员的心愿。 产科医生及助产士 近年来,我院产房从不断改进实际工作出发,围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以“孕产妇满意”为主题,在强化技术提高的同时,通过加强护患沟通,开展优质服务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孕产妇满意度,以下我科产前产房服务亮点。 1.病房及分娩室环境舒适、温馨,共同见证新生命的诞生奇妙过程。 2.分娩镇痛:我院分娩镇痛方法主要为椎管内麻醉,是目前国内外麻醉界公认的镇痛效果最可靠、使用最广泛、最可行的镇痛方法,镇痛有效率达95%以上。 3…
见证中大八院中西医结合的MDT多学合作,为患者的优质生活质量保驾护航
刘阿姨是一位75岁的老人,大约8月前,刘阿姨不慎摔伤,导致右侧髋关节疼痛,不能行走。经过多方打听,来到中大八院沈慧勇院长领衔重点专科骨科就医,诊断为右侧股骨颈骨折,并且做了股骨头置换术,手术非常成功,术后阿姨可下地走路,恢复良好。 然而刘阿姨患有帕金森病,重度骨质疏松,心律失常,动脉粥样硬化,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慢性胃炎等多系统疾病,每天要服用大量药物控制疾病。由于患病复杂,帕金森病病情控制不佳,精神差,体力不支,步态不稳。这不,出院没多久,刘阿姨先后两次摔伤,导致右侧桡骨远端骨折、左侧尺骨骨折,而再到我院骨科住院治疗骨折。后经神经内科调整治疗方案,刘阿姨帕金森症状较前能控制,但还是因为长期感…
“降维打击”:中晚期肺癌患者手术的一线生机 —— 免疫新辅助治疗
“我们已经尽力了...”,“抱歉,真的是没有办法手术”,对于肺癌患者,这可能是最害怕从外科医生口中得到的两个回答。可见是否能行根治性手术,是决定肺癌患者预后的关键转折。对于一直致力于“逆天改命”的医生来讲,新辅助治疗恐怕就是为中晚期无法手术的患者挽回一线生机的最后的武器了。可能很多人听说过辅助治疗,是指癌症患者在接受手术后,由于分期较晚还要继续化疗、放疗、靶向、免疫等辅助治疗。其中,免疫治疗是人类对抗肿瘤的最新研究进展,荣获2018年诺贝尔奖:其机理是通过增强机体的免息反应或利用各种方法刺激免疫系统反应来识别、抵抗肿瘤细胞。那什么是“新辅助治疗”呢?通俗地讲,就是在手术前接受化疗、放疗、靶向、…
夏日气躁切勿贪杯,中八医生“刀下留人”
2021-06-26凌晨4时,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急诊科。忙碌了大半夜的急诊外科林志群医生刚刚站起身来,活动下疲惫的身体。刺耳的急救警报划破了这短暂的平静,两名浑身是血的小伙子被惊慌失措的朋友们抬送着,冲进了急诊抢救室。二人面色苍白,意识不清,血从颈胸部流下、浸透衣物。 伤情面前,准确的判断先行。急诊医护反应迅速,厚纱布按压出血创面,开通输液通路,立即呼叫会诊。两分钟后,胸外科惠洪亮主治医师火速赶到,紧急探查伤情:掀开浴血的纱布,触目惊心的巨大创口显露在大家面前。患者小乙背部可见近30cm巨大利器砍伤创面,伤及深肌层,鲜血缓慢流出;而患者小甲背部正中两条近10cm及近20cm…
肿物堵塞气道仅余一缝!有人点名找这家医院
一老伯气喘加重 入住深圳市某三甲医院 气管中段肿物堵塞气道 仅余一缝隙 随时有窒息风险 更麻烦的是 老伯还有肝硬化、脾切除病史 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还是纤支镜检查、气管支架植入?都有出血风险,怎么办? 有专家提议,“可以联系中大八院呼吸科陈小可主任,他们开通了呼吸道梗阻绿色通道,上次有个80多岁肺癌病人,呼吸衰竭都能够气管插管上呼吸机,转过去后很快康复”。 3月17日,疫情笼罩下的深圳迎来了繁花似锦的春天,有序推进的复产复工渐渐唤醒了城市的活力与希望。夜晚,一通紧急电话打到中山大学附属…
人命关天!这家医院疫情期间完成30余例支气管镜介入治疗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 彻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 是呼吸科解决疑难诊断和危重症治疗 不可替代的医疗辅助手段 操作过程中 医护人员要与患者近距离接触 患者咳嗽哪怕只是用力呼吸 都可产生大量的飞沫或气溶胶 其风险之高不言而喻 鉴于广大医护人员面临着如此高的职业风险,疫情防控期间,除了极少数的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在正压头罩防护下坚持开展支气管镜治疗外,绝大多数医院对此项业务只能摁下“暂停键”。 此项治疗技术可以因为疫情而“暂停”,但是,患者的病情不会因…
【刘念医生战地笔记】(之五):独有英雄驱虎豹
2月13日 星期四 今天机动班,中午1点到明日8点,而且要负责采样工作。 昨天交班的时候,听何主任说,医院的防护服储备越来越少了,于是,今天特意准备了纸尿裤穿上。之前从没用过纸尿裤,穿上毕竟还是有点紧张。虽然之前也没有因为小便问题浪费过防护服,但在物资紧缺的时候,能省就省吧。 12点多来到病区,换好衣服,开始穿防护服。防护服已经穿脱过好几次,也算轻车熟路。只是,今天下了场小雨又出太阳,天气闷热且潮湿,才穿上不久,里面的衣服就都被汗浸湿了,身上很难受。不过,换个角度想,出汗多了,小便就少了,这样就不担心憋不住小便的问题了,也是一件好事。 …
【刘念医生战地笔记】(之四):疫情急,万马战犹酣
2月6日 星期四 刚刚,微信群传来李文亮医生去世的消息,震惊!难过! 多好的一个医生啊,前几天还看到他的视频,说情况好些了,视频里他还说等他好了还要回来继续抗疫的战斗,但是,怎么那么快就…… 接着,消息又传来,还在抢救! 陆陆续续各种消息,真真假假已经分不清,虽然理智地从专业判断,即使仍在抢救,希望也很渺茫,但是仍旧执拗地不愿意去相信专业判断,仍旧期盼着奇迹出现。 2月7日 星期五 因为李文亮医生,昨晚睡得很不好。估计,全国很多人像我一样,昨晚都没睡好。 早早醒来,开始翻阅…
【刘念医生战地笔记】(之三):雄关漫道真如铁
从1月22日到发热门诊支援,到现在已经十多天了。战斗了十多天后,我们第一梯队到了休整期,在家休息,终于有时间停下来静静地回想一下这十几天的经历。 1月30日 凌晨以后,病人不多,和心内科的石健医生轮流,都各自能休息一阵,我们的队伍壮大了,压力确实比之前小了。 上午交班完班,干干净净洗澡换衣服,然后回家美美地补上一觉。睡梦中,刘慧副主任医师发来消息,告诉我昨天采样的病人有一个是阳性,我“哦”了一声,没有恐惧,没有惊讶,内心没泛起一点波澜,翻个身,继续睡。 确实,历练了一周多,已经不是新兵,已经成为老鸟,对于病毒,已经褪去了最初的恐惧…
【刘念医生战地笔记】(之二):白衣“天兵”征腐恶
从1月22日到发热门诊支援,到现在已经十多天了。战斗了十多天后,我们第一梯队到了休整期,在家休息,终于有时间停下来静静地回想一下这十几天的经历。 1月26日 大年初二。昨天一大早,把父母和儿子送回老家,我也没有了后顾之忧,继续投入紧张的战斗。 之前我提出的建议很多已做改善,工作效率较之前也明显提高了。我负责问诊看病,感染科庄鹏副主任负责咽拭子采样,护士们负责分诊抽血等等,虽然病人仍旧很多,但工作仍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排队等候,大部分患者都很理解也很配合,偶尔遇到一两个无理取闹的,其他患者们都会帮我们医护人员打抱不平。 有我的同事们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