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 多维模拟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举行第二届离体“活器官”腹腔镜技能操作培训
为进一步推动腹腔镜技术普及与规范化,提升青年医师、医学生的腹腔镜操作水准,4月1日,我院第二届“离体活器官腹腔镜技能操作培训”在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举行。福田区社区健康服务管理中心主任邓凯杰、副主任郑名烺、科教技能培训科负责人韩蕾受邀观摩本次培训。
我院副院长黄辉、教学部主任陈铿、肝胆胰外科主任史宪杰、胃肠外科主任吴晓滨做专题授课。外科基地教学秘书林志群、胃肠外科教学秘书罗辉兴担任考核官。本次活动由我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住培外科教学基地主办,培训中心负责人姜波主持。

外科腔镜技术作为现代微创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患者治疗精准、康复高效的期待。它让外科手术从“开膛破肚”迈向“毫米级”的精准操作。锤炼腔镜技能、夯实操作基本功是外科医师在微创时代锻造利刃的必由之路。

黄辉副院长在致辞中表示,本次技能培训在传统教学基础上,融合了VR科技、基于体外血液循环灌注的“活器官”腔镜技术,呈现多维度、递进式、前沿性的培训路径。尤其是中山大学何晓顺教授团队基于器官移植技术和模拟医学科技首创的离体“活器官”训练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进阶技能培训所面临的困境,为腔镜层级递进的模拟教学体系提供了丰富的补充。在离体“活器官”系统的高度真实模拟培训的基础上,辅以基础技能/VR手术策略的全面支持,可以使不同专业和不同阶段的医师都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成长。当前在越来越多的传统手术被更优质高效的新技术替代、人工智能与医学结合越来越紧密的创新浪潮下,医院积极筹划,主动学习前沿技术、积极拥抱科技创新、教学紧贴临床需求,这不仅是对“医者仁心”的生动诠释,更是对“为医学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坚定回应。未来,希望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继续发挥平台优势,紧密结合我院AI+智慧医学教学项目,常态化、专业化、品牌化开展培训活动,打造立足本院、辐射区域的优质教学培训项目。

史宪杰主任以“从技术到艺术”为主题,分享了腔镜手术经验和心得。他着力强调了腹腔镜技能操作培训的重要性:高质量的培训有助于提升医生手术技能和知识、保障手术安全和有效性、培养医生综合素质、满足医疗行业和患者需求。吴晓滨主任介绍了胃肠外科领域腔镜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前景,并就腹腔镜手术模拟训练操作特点及经验进行讲解,为学员们讲解胃肠外科常见腔镜操作术式要点。

邓凯杰主任对本次模拟腔镜培训活动表示肯定。他希望,进一步加强区域联动、优势互补,深化合作,开展广泛的高品质模拟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助力福田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培训精心设置了初阶基本技能模拟训练、VR沉浸式手术模拟训练和离体“活器官”手术实战训练三种分层递进式训练模式,以便全方位提升学员的腹腔镜操作技能。
初阶模拟采用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教学的腹腔镜干箱进行训练,设置“手眼配合、剪切能力、缝合打结”项目。学员可训练三维空间感知能力,学习腹腔镜手术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通过“高低杠置物”、“镜下剪纸”和“皮肤模块缝合打结”等方式提高腔镜下立体空间定位、手眼配合灵活性和熟练度。
虚拟仿真腹腔镜训练器(VR训练器)除了具备基础技能模块,还内置了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异位妊娠输卵管造口术等数十个临床常见腔镜手术全流程模块。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涵盖临床案例、操作要点、教学视频、操作提示等,实现训练方案一体化,同时还具备训练可重复、操作安全的特点。学员可通过情境化、沉浸式训练模式体验手术全流程,这一阶段不仅能模拟复杂的手术环境,还能通过视觉、触觉、实时评分等方式反馈操作效果,锻炼手术思维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活器官”手术训练采用真实的动物器官作为操作对象,借助器官移植手术中采用的“无缺血灌注系统”技术和活器官腔镜培训系统Life-T100,为离体的猪器官供血供氧,使得器官在离开活体后还保持“鲜活”,最大限度模拟人体腹腔的真实环境。本次活器官腹腔镜培训也为临床医师进一步了解活器官移植和开展相关培训提供了新视角。
本次活动吸引了来自肝胆胰外科、胃肠外科、甲状腺外科、妇科、心胸外科的优秀青年医师、研究生、实习生等学员积极参与。活动为参与人员和优秀学员准备了精美的纪念品。经过严格的考核和标准化评分,评选出优秀学员4名。最终,胃肠外科庄桂武医师、妇科沈庆君医师获得第一名;肝胆胰外科研究生翟航、甲状腺外科郭昱显医师分获第二、三名。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姚慧 姜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