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防治知识)
1 、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发病时不单是糖的吸收、使用紊乱,其他主要生命物质如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和水、电解质的稳态调节都紊乱。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升高可出现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并发症。
血糖就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是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正常人体的血糖浓度处于稳定和平衡之中的。一旦平衡被破坏,如血糖异常升高,就会出现糖尿病。
正常人的血糖浓度空腹波动在3.9-5.6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mmol/L。
当血糖明显升高到某种程度(如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11.1 mmol/L),既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称之为糖尿病。
如果血糖轻度升高,虽已超过正常范围,但仍未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空腹血糖在5.6 -7.0mmol/L之间,称之为空腹血糖受损(IFG);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时,称之为糖耐量减低(IGT),要及早重视并定期监测,可防止其发展为糖尿病。
2 、什么人容易得糖尿病?
首先是有遗传因素的人; 其次是肥胖者;第三是年过40的中老年人;第四是有高血压、高血脂的人;第五是分娩巨大儿者;第六是有脂肪肝、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等病者;第七是有高尿酸症、痛风、尿微量白蛋白阳性者。
3、糖尿病有哪些类型?
第一类 1型糖尿病是指由于自身免疫损伤或其他原因导致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破坏,胰岛素绝对缺乏引起的糖尿病;
第二类 2型糖尿病是指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所致的糖尿病;
第三类是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第四类是妊娠糖尿病。
4、什么是2型糖尿病?
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2型糖尿病的具体病因仍不清楚。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大部分患者在发病早期可以通过饮食控制、运动治疗、自我监测长期甚至终生控制糖尿病而不用任何药物。因种种原因控制不好的,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可以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仍有部分患者需要像1型糖尿病那样进行胰岛素治疗。
5、 糖尿病的症状有那些?
我们所要认识的症状主要有:
尿多。无论是尿的量还是次数都多,当然比较的对象是自己以前和别的正常人。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葡萄糖却不能被利用,特别是超过肾糖阈后,形成 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越多,尿量越多。
喝水多。由于形成渗透性利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缺水,就只能多喝水来补充,形成喝水多。
吃的多。由于大量葡萄糖丢失,而且机体不能有效利用葡萄糖,机体一直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增加;又因为高血糖又刺激胰岛素分泌,所以病人老是感觉吃不饱。
消瘦。因为机体不能利用葡萄糖及时补充能量,只能分解体内的脂肪和蛋白质来补充能量和热量。其结果使体内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被大量消耗,还有水分的损失,病人只能是越来越瘦。
疲乏无力。胰岛素缺乏,葡萄糖进不了细胞,没有了能量,病人当然感觉疲乏无力。
容易感染。糖尿病影响免疫功能,导致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皮肤疖肿、呼吸、泌尿、胆道系统的各种炎症,还不容易好。
皮肤感觉异常。糖尿病的并发症就有神经系统损伤,所以感觉神经障碍能使人的四肢尤其是指尖部位有蚂蚁爬的感觉、麻木、对称性针刺感、瘙痒等。
视力障碍。包括视力减退、黑朦、失明等。
性功能障碍。糖尿病引发血管、神经系统病变及心理障碍导致男性表现为阳痿、性欲减弱等,女性表现为性冷漠、月经失调等。
怀孕生育异常。如多次流产、死胎、胎儿畸形、巨大儿、羊水过多等。
过早发生动脉硬化,高血压。
儿童不明原因的生长缓慢、身体虚弱、消瘦。
6 、什么是糖尿病治疗的五架马车?
我们国内讲的五架马车基本反映了糖尿病治疗的世界潮流:
(1)教育和心理治疗主要让病人了解和认识糖尿病,正确对待糖尿病,有效治疗糖尿病。病人要保持战胜糖尿病的信心和安定平和的心理状态。
(2)饮食治疗主要包括总热量控制、合理搭配营养素、少量多餐、高纤维饮食、清淡饮食等原则。
(3)运动治疗主要讲持之以恒、量力而行、有氧运动。
(4)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其他药物如降血压药、调脂药、血管保护药等。
(5)糖尿病监测包括自我监测和医生监测,内容包括血糖、血脂、尿常规、肝肾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