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出汗,怎么办?
一些孩子整天湿漉漉的。吃个饭,出一身汗;入睡后更明显,满头大汗,连被褥都能被浸湿。这让家长们担心孩子出这么多的汗,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孩子出这么多汗究竟是怎么了,是不是生病了?
孩子爱出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出汗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中医讲小儿为“纯阳之体”,生长发育迅速,与成人相比新陈代谢快,皮肤含水量高,汗腺更丰富,并且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对于体温调节能力不如成人完善,所以出汗的现象就会多些,特别是夜间神经系统处于相对懈怠的状态,可能这种调节会更弱些,所以会有夜间满头大汗的表现。当然,如果孩子有缺乏维生素D或者钙,最近有发热等病理因素,也可导致其容易出汗。
孩子出汗多,是不是有病?
小儿多汗,医学上称为小儿汗证,是指在安静状态下,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为主的病证。有生理性也有病理性。可以说大部分情况下多汗都属于生理性的。
生理性多汗:是指因为气候炎热、衣被过厚、剧烈活动、进食过急等导致的出汗,属正常生理现象,不为病态,一般不需要特别治疗。
生理性多汗原因有:1.新陈代谢旺盛: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新生代谢旺盛,随之产生的热量也就比较多。为了将这些热量散发出去孩子的散热系统--皮肤也会开始工作,从而导致出汗。2.自主神经功能不全:孩子的神经系统也处于发育阶段这导致他们能够调控体温的自主神经不成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从而导致出汗的情况发生。3.睡前营养过盛:吃完就睡:有些孩子吃完饭后,会感觉到困倦,从而进入睡眠。但吃完就睡,会导致孩子身体的产热增加,出汗变多。4.家长行动所导致的客观因素:有一种冷,叫你妈妈觉得你冷”,因为担心孩子睡到半夜着凉,给孩子盖被子、关空调或风扇。如此一来,孩子自然会越睡越热,满头大汗。
病理性多汗:是指小儿由于患有已知或潜在的疾病而引起的出汗,多表现为安静和睡眠等情况下多汗。
病理性多汗的常见病因有:
(一)营养缺乏或代谢性疾病:活动性佝偻病、营养不良(II~III度);
(二)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感染,伤寒等;
(三)风湿性疾病和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四)神经精神和内分泌疾病:如低血糖症、糖尿病、甲亢等
(五)药物和中毒:如解热镇痛药、抗组胺药、无机磷和有机磷中毒等均可引起多汗;
(六)其他:如血管舒缩障碍所致的晕厥、心力衰竭、嗜铬细胞瘤、神经细胞瘤、间脑综合征等。
多汗怎么治疗?
生理性出汗
1.保持适宜的温湿度。2.及时更换衣物,穿衣有度(宝宝出汗后,及时更换干爽棉质衣物,以免衣物潮湿,诱发皮肤疾患或者受凉感冒,穿衣不宜过厚或者过薄,以手摸后背可感到温热为宜)。3.及时补充水分 出汗后及时补充水分,以免脱水。
而对于病理性多汗,最重要的是明确病因,然后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是最根本的治疗措施。
友情提示
家长们肯定常听“盗汗”一词。中医汗证有盗汗与自汗之分(夜间入睡后汗出,醒后汗止者为盗汗;白天安静状态下,或稍作活动即汗出较多者为自汗)。
盗汗特征为夜间入睡后出现异常出汗,醒后就停止出汗。由于汗液像盗贼一样在夜间出现,所以称之为盗汗。盗汗多属阴虚,自汗多属阳虚。小儿汗证往往自汗、盗汗并见,故在辨别其阴阳属性时还应考虑其他证候。再多一句,常吃的玉屏风散主治是表虚自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