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总是痛,小心中耳炎在作怪

稿件来源:耳科孙捷 发布日期:2024-09-20

说起中耳炎大家可能都不陌生,游个泳,感个冒,坐个飞机没准儿就会碰上它。正因为常见,所以很多人认为这不是什么大问题,不用管它或滴点药水就行了。

 

中耳炎真的只是小病?得了中耳炎,可以不管它吗?下面,我们一起认识一下中耳炎。

 

首先,先来认识一下我们的耳朵,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

 

 

疾病科普

中耳炎

声音在耳朵的传播过程

 

 

 

耳包括外耳、中耳、内耳,其解剖范围自耳廓到颅内深部,有着复杂的结构和功能。耳的功能包括听觉和平衡觉。所以耳痛、耳流脓、流水、听力下降、耳鸣、眩晕都需考虑耳科疾病。

 

中耳炎性疾病

大疱性鼓膜炎、分泌性中耳炎、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这些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中耳炎性疾病。急性中耳炎、大疱性鼓膜炎和分泌性中耳炎常常会出现耳痛、伴耳闷胀感、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如早期治疗及时得当,部分病人可防止鼓膜穿孔,逐渐治愈。若鼓膜穿孔,经妥善治疗,感染完全控制、炎症完全消退后,部分患者穿孔可自行愈合。

 

当鼓膜穿孔后,如果炎症未完全控制,穿孔长期不愈者,即演变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后耳痛不减轻,或一度减轻后又逐日加重;耳流脓增多,引流受阻时流脓突然减少及伴同侧颞区头痛等,应考虑合并有急性乳突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炎症向周围扩散可引起的各种颅内外并发症,其中最危险的是颅内并发症,常常危及生命,是耳科的急危重症之一。

 

治疗原则

控制炎症、治疗原发病、并发症、清除病变、改善听力,手术或非手术方式(依据病情酌情选用)

 

中耳疾病的

手术治疗

0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症病程超过6~8周时,病变侵及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造成不可逆损伤,常合并存在慢性乳突炎,称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反复耳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特点。严重者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若耳流脓停止,耳内完全干燥后,小的鼓膜穿孔可能自愈,穿孔不愈合且CT证实中耳乳突腔无顽固病变者应及时行鼓室成形术,以求彻底根治中耳慢性病变,并保留或改善听力。

 

0胆脂瘤型中耳炎

 

胆脂瘤是一种能产生角蛋白的鳞状上皮在中耳、上鼓室、乳突、岩尖的聚集。临床特点:长期耳流脓,脓量多少不等,有时带血丝,有特殊恶臭;但后天性原发性胆脂瘤的早期可无耳流脓史。

治疗原则:尽早行手术治疗,在清除病灶的同时尽量保留听力相关结构,预防并发症。

 

0耳硬化症

 

耳硬化(otosclerosis)又称耳硬化症,对主诉缓慢发生、逐渐加重的双侧不对称传导性聋、混合性聋或与年龄不相符合的感音神经性聋,伴低调耳鸣、威利斯听觉倒错和眩晕等症状者,如有阳性家族史,应考虑耳硬化。临床特点:听力减退、耳鸣、威利斯听觉倒错、眩晕。

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

 

02

 

中耳疾病

 

 

 

中耳炎

预防措施

 

 

预防中耳炎

 

预防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预防中耳炎的发生,我们应该注意:

① 戒除掏耳朵的习惯:避免损伤外耳道皮肤黏膜及鼓膜,引起炎症波及中耳。

② 洗头、洗澡防止水流入耳内。

③ 擤鼻时两侧鼻子交替擤,不可用力同时擤。

④ 母亲给婴幼儿哺乳时要取坐位,尽量不要躺着喂,以免溢奶和吐奶引起中耳炎。

⑤ 预防感冒,积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积极治疗临近器官的疾病。

 

一旦出现耳部不适,及时于医院就诊,行耳部相关检查,预防中耳炎的发生。

 

滴耳液的使用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卧位,病耳朝上。将耳廓向后上方轻轻牵拉,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5滴。然后以手指轻轻按捺耳屏数次,促使药液经鼓膜穿孔处流入中耳5~10分钟后方可变换体位。

冬季应使滴耳药液温度尽可能与体温接近,以免引起眩晕。抗生素水溶液不宜长期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