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怎么办?
认识“ 新生儿黄疸 ”,宝宝不做“ 小黄人 ”
“ 十个孩子九个黄,宝宝皮肤黄疸不是正常现象吗?”
“别人都说宝宝黄疸晒晒太阳或者多喝水就好了,为啥我的孩子黄疸还需要住院呢?为什么还需要换血呢?”
“宝宝的黄疸怎么就影响大脑发育了?”
“那新生儿黄疸晒太阳就能解决问题吗?需不需要住院治疗?”
带着这些疑问,一起来找寻答案吧~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
新生儿黄疸:由于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在刚出生时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对胆红素清除的能力有限,从而引起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导致皮肤、巩膜及其他脏器黄染,这是新生儿最常见的临床问题。即使是健康足月的新生宝宝,也可能发生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分类
临床上一般分为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可见宝宝巩膜、皮肤有点黄,在脸部和胸前较明显,一般可自行消退。足月儿通常不超过2周,早产儿通常不超过4周,新生儿一般愈合情况良好。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以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表现较重,除了面颈部、躯干、四肢黄,还延伸到上肢及膝盖以下,甚至手足心。可能还有吐奶、发烧、抽搐、嗜睡、大便发白等表现,且进展快,持续时间较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或者黄疸反复出现。
黄疸参照值
正常足月儿血清胆红素不超过220.6umol,早产儿不超过256umol。同时新生儿黄疸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与日龄相关。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新生儿宝宝存在以下三个特点:
1.新生儿宝宝血液中红细胞量多,寿命短,产生的胆红素会比较多;
2.新生儿宝宝肝脏功能不成熟,无法迅速处理体内这么多的胆红素;
3.宝宝的肠道功能不足以转化及排泄胆红素,需要经过肠道排泄的胆红素会被再次吸收入血液。
生理性黄疸原因:由于以上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所以才会有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发生。
病理性黄疸原因:主要有感染、溶血症(ABO溶血,妈妈O型血,宝宝A或B型;RH溶血,多是妈妈RH阴性,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熊猫血,宝宝RH阳性),胆道闭锁、G6PD缺乏(蚕豆病)、某些药物(新生霉素、维生素K3),都可以引起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及治疗
-
晒太阳——一般选择上午9-10点,下午4-5点,每次10-20分钟,循序渐进;最好全身裸露皮肤,穿纸尿裤保护会阴;注意保护眼睛,可以带眼罩,避免直视太阳,可以让宝宝趴着晒太阳,这样不用穿纸尿裤,裸露的更彻底。那宝宝能不能隔着玻璃晒太阳呢,有没有效呢?是有效果的,因为有退黄作用的光是太阳光里的蓝光,它是可以穿透玻璃的,所以我们可以隔着玻璃晒太阳,这样也避免了吹风。
-
多吸吮、勤哺乳——一天的喂奶次数最好不少于8-12次,喂得多了,可刺激肠管蠕动,使大便也排的多,从而建立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肠肝循环,以利于黄疸的消退。
病理性黄疸无法靠晒太阳来治疗,照蓝光是治疗黄疸的首选方法,最常用,最安全有效。皮肤毛细血管内的胆红素经过特定波长的蓝光照射后会被转化为无神经毒性的成分排出体外。在医院照蓝光时,宝宝除了眼睛和纸尿裤区域外,其余部位的皮肤要完全裸露,且照射时间较长,而晒太阳要达到这样的照射面积和时间是非常困难的。
新生儿宝宝一旦变“黄”了,
宝爸宝妈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哦!
科学治疗,
宝宝不做“小黄人”!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