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刺客

稿件来源:检验医学部 发布日期:2024-03-16

感染性疾病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相信大部分家长都有带小孩去医院“扎手指”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您心里或许会有许多疑惑,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过一趟解惑之旅吧。

1.医生医生,护士指引我带小孩过来扎手指,是做什么?

答:“扎手指”,是末梢血采集的一种。末梢采血又称皮肤穿刺采血法,临床通常在手指或足跟特定部位穿刺,采集毛细血管血液(即末梢血)进行检验。目前,末梢血主要用于全血细胞分析、血型、血糖、血沉和新生儿筛查等检验项目。

image-20240919161321-1

 

2.医生医生,扎手指的结果是不是没有抽静脉血准啊?

答:与静脉血相比,末梢血影响因素较多,如采集过程操作不规范,易导致检测结果变异或不准确,为了保障结果的准确性,末梢血采血操作规范至关重要。另外,由于儿童自主配合依从性差、血管纤细,在静脉血标本采集过程中,相比成人采血成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因此,末梢血采集在儿科临床工作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image-20240919161321-2

 

3.医生医生,为什么总是扎无名指啊,我小孩想扎小拇指,可以随他吗?

答:穿刺部位可不是随便选的,里面大有讲究,有“二宜三禁一避免”:

“一宜”  新生儿(0-28d)及及6个月以内不适于指尖采血的婴儿(体质量约3~10kg),推荐足跟内侧及外侧采血(图1)。因新生儿皮肤表面到指骨的最大厚度约为1.2~2.2mm,采用手指采血容易伤及骨骼,可能引起感染等并发症。

“二宜”  28d以上较大婴幼儿(体质量>10kg)及及儿童,一般采用手指采血,推荐选择中指或无名指指尖的两侧(图2)。因手指端分布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如在指尖中部取血,会使尺神经和正中神经的神经末梢同时受到刺激,引起的疼痛感较强,因此在指侧取血可减轻疼痛。此外,每个手指的屈指肌腱都有滑膜包裹,拇指和小指的滑膜囊可直接通向掌心深部,如发生感染可能继发整个手掌深部感染,而中指、无名指的滑膜囊相对独立,因此较为安全。

“一禁” 禁止穿刺新生儿足弓区域:穿刺该区域可能导致神经、肌腱和软骨的损伤,且足跟穿刺深度应控制在2.0mm以内。

“二禁” 禁止穿刺新生儿的手指。

“三禁” 禁止穿刺肿胀的部位:肿胀部位积聚的织织液会污染血样本。

“一避免”避免穿刺近期穿刺过的部位和耳垂。

image-20240919161321-3

图1 足跟穿刺的推荐部位

image-20240919161321-4

 图2 指尖穿刺的推荐部位

 

4.医生医生,我小孩哭闹比较厉害,我们一起按住他,找个技术高的医生来扎,早扎早了事,可以吗?

答:这个真不可以。

一是过度按压可致血液循环不畅,二是可能误伤他人,三是受试者情绪过于激动(如低龄患儿过度哭闹)可能会影响血液某些成分的检测结果,对于来自严重哭闹受试者的标本,需特别标注。因此,需要通过温和的言语和动作安抚受试者,保持情绪稳定,切勿“霸王硬上弓”。

image-20240919161321-5

 

5.医生医生,我小孩血不好出来,扎完为什么擦掉第一滴血,这不是浪费吗?

答:这不是浪费。

第一滴血可能含有过量的体液会影响检测结果,所以选好位点进行穿刺后,应使用无菌棉球/棉签擦去第一滴血(除非即时检测装置厂家说明书中要求检测第一滴血)。

 

6.医生医生,这要按压多久,不会影响小孩弹钢琴吧?

答:终于扎完了,要保护好手指,还有几个小小Tips千万不能忽略。

(1)指尖采血后的受试者应稍微抬起手臂,足跟采血后的婴儿应将脚抬高至高于身体的位置,按压穿刺点直至止血。

(2)按压时间至少30~60s,按压过程不能移开棉球查看局部情况或松开手指。

(3)2岁以上受试者可在伤口处粘贴创口贴止血,不推荐2岁以下受试者使用创口贴或绷带,以避免胶带刺激皮肤或绷带缠绕造成危险。

只要按照规范操作,是不会影响孩子弹琴的。

 

7.医生医生,化验单上的超敏CRP项目是做什么的?

答:C反应蛋白(CRP)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是一个敏感的炎症指标,常于疾病初发的6~8 h开始升高,24~48 h达到高峰,升高幅度与感染或炎症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其较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变化更具特异性。近年来,临床实验室采用了超敏感检测技术,能准确检测低浓度的CRP,提高了试验本身的敏感度和准确度,称为超敏CRP。细菌感染时,血清CRP可呈中等至较高程度升高;病毒感染时,CRP的水平多正常或轻度升高。血常规和CRP联合检测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与鉴别诊断。

 

8.医生医生,我小孩以前扎手指,只开了血常规和超敏CPR,为什么最近多开了一个SAA啊?

答: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是一种非特异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SAA单独或联合CRP检测,可弥补目前临床缺少可早期、快速提示儿童病毒感染初筛指标的不足,有助于早期识别感染类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且,由于SAA在感染早期上升快,恢复期下降快,动态监测有助于及早发现严重感染,监测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儿科疾病检验医学专家委员会,世界华人检验与病理医师协会. 中国末梢采血操作共识. 中华医学杂志,2018,98(22):1752-1760.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8.22.006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感染性疾病中临床应用的专家共识.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9,42(03):186-192. DOI:10.3760/cma.j.issn.1009-9158.2019.03.008

[3]柯江维,徐锦,冉飞.SAA单独和与CRP联合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J].检验医学,2021,36(07):685-690.

[4]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 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7,40(04):243-257. DOI:10.3760/cma.j.issn.1001-0939.2017.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