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我院成功救治一位心脏瓣膜“卡瓣”猝死患者
手术室内,在拳头大的心脏上,刚刚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引进至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杨艳旗教授如同雕刻艺术品,专注而从容,手术室内气氛紧张而有序。台上的患者,是57岁冯阿姨(化名),半小时前她曾因心脏瓣膜突然“卡瓣”而发生猝死,我院众多科室的医护人员紧急动员,边做生命支持边进行紧急开胸手术,再次换瓣。这是她7年里的第三次心脏大手术,家人已经被告知“随时会被死神夺去生命”;台下,机器的滴滴声格外明显,手术室的医护人员都屏着呼吸,密切关注着手术台上的每个细节,他们知道这样的高难度心脏手术,在整个5楼——这一整层现代化的手术室是第一次,在医院历史上也是开了先河。
8月中旬,在家做家务的冯阿姨突然感到心悸气促,赶紧打车来到我院——7年前,她曾在这里换过心脏的二尖瓣。作为深圳市首家、广东省第二家国家级胸痛中心,急诊首诊医生立刻开通绿色通道,并安排心脏彩超检查,超声医学科检查结果显示二尖瓣机械瓣上多发异常回声团,瓣膜血栓形成,病情危重,随时可发生心源性猝死。心脏大血管外科曾宽副主任会诊后立即将病人转入心脏大血管外科ICU诊治。
“严密监测、做好随时紧急手术的准备”,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杨艳旗教授指示,沉着地指导科室人员进行高强度抗凝治疗,病人心悸气促症状缓解。整个团队,忙碌而有序。
情况稳定后为进一步了解瓣膜情况,心内科副主任、介入心脏病专科主任吴剑胜教授为患者进行机械瓣X光透视摄影检查,发现双叶机械瓣仅有一个瓣叶开放受限,另外一个瓣叶已固定不动。这种情况,俗称“卡瓣”。人工心脏瓣膜是心脏的“单向阀门”,使血液在心脏内单向流动,维持心脏正常功能状态。两个瓣膜就像两扇门,正常情况下,随心脏跳动规律地开关。开门,使血液向前流动;关门,防止血液返流。现在,冯阿姨的双叶机械瓣,一个“卡死了”,一个“开关受限”。
经过几天的平稳后,一天下午冯阿姨突然胸闷气促进行性加重,出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和严重紫绀症状。杨艳旗教授判断该患者已出现心源性猝死表现,必须争分夺秒,立即植入ECMO辅助循环,并紧急手术。正值下午下班时刻,众多医护人员放弃回家,各科主任、护士长率团队全力支援,一场集全院之力与死神抢生命的“战役”,就这样打响了~
麻醉科和手术室团队:紧急开通绿色通道,迅速赶往ICU协助抢救及ECMO置放;
重症医学科团队:全力以赴,默契配合,20分钟完成ECMO置放并开始高级生命支持,确保患者平稳转运至手术室;
体外循环和手术医护团队:严格分工、密切配合,20秒内完成ECMO与体外循环的快速转换,是业内同类操作用时的三分之一,实现了两个生命支持系统无缝转换;
输血科:向血液中心申请紧急用血,备足“弹药粮草”,红细胞、血小板、冷沉淀、血浆,备血救命;
胸外科:派出科室精兵强将上手术台支援;
医务科和医患办: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耐心解释、安抚。
二尖瓣术后卡瓣患者病情重,手术难度大,风险极高,对医生的心理是一种考验,对操作技术更有极高的要求。在如此紧急情况下进行第三次开胸心脏手术,对于这样一个高素质的医护团队仍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杨艳旗教授率领曾宽副主任及团队成员轻柔地锯开粘连在心脏前面的胸骨,再熟练地解剖出心脏的各个结构,精准雕琢,丝毫未伤及心脏。
打开心脏,正如大家预想的那样:被血栓完全覆盖的机械瓣膜,两个瓣叶均已固定(卡瓣)。经过5小时的艰苦努力,顺利置换了血栓形成的瓣膜,冯阿姨心脏正常发挥功能,脱离ECMO支持。整个手术使用了4200毫升的血液制品,相当于将身上全部的血液置换了一遍。术后,在冯桂彬护士长率领心脏大血管外科ICU医护团队精心监护下,冯阿姨第二天便清醒并脱离了呼吸机,几天后转至普通病房,现已完全康复,回到家中。该病例的成功救治,体现了我院超强的综合实力及广大员工的无私奉献和团队协作精神。
杨艳旗教授介绍,心脏人工瓣急性机械功能障碍多由血栓形成和组织过度增生两因素单独或联合引起,与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不满意有直接关系,是极其凶险的并发症,可引发心源性猝死。机械瓣并非可以无故障地终生使用。机械瓣置换术后需严格地、连续不间断地抗凝治疗和定期复查。
心脏大血管外科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现开设有普通病房和ICU,科室现有医护人员23人,医生7人,护士15人,体外循环师1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4人,初级1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一名,硕士生导师一名。国际著名专业学会会员两名,羊城好医生两名,岭南名医一名,广东省实力中青年医生一名。团队人才结构合理。科室开展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包括:主动脉夹层手术,危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心脏瓣膜整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室壁瘤切除术,心脏粘液瘤切除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等血管疾病的手术,特别在疑难罕见心脏手术上具有明显优势,独创冠状动脉重建等新技术达到国际水平。
心脏大血管外科 曾宽/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