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也能“断电”?幸亏有“救命神器”

稿件来源:心血管内科 发布日期:2023-02-15

现代生活离不开电源,电子表、照相机、手机、计算器及许多电子产品,都需要配备各式各样的电源。在人体,心脏作为一生陪伴我们生活、永不停歇的器官,就像是个“电子信号发射器”,提供动力让血液流向全身各个器官。

然而,一旦这个“电路”出现问题,甚至心脏“断电”,就不能有效地将血液输送到各个器官,后果将不堪设想。

近日,田女士携同家人满怀感激的心情为我院心血管内科送来锦旗。原来,就在今年春节前夕,田女士曾经因为心脏突然“断电”而命悬一线,被我院心血管内科强大的医护团队成功救治,田女士说,现在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

 

 

中年女性命悬一线

今年春节前夕,47岁的田女士因“排尿困难”入住我院泌尿外科,住院期间患者突发呼吸困难,心电监护显示患者心率波动在22-110次/min之间,心电图提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相当于心脏突然“断电”,不能保证血液有效循环以及各个脏器供血,病情十分危重,如不进行紧急治疗,后果不堪设想。经心内科住院总评估后建议立即转入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CU)治疗。

什么是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所有房室传导阻滞中最严重的一型,窦房结发放的心跳完全不能传导到心肌每一个心肌细胞中,心肌细胞的心跳跟窦房结发放的心跳没有任何关系。上级窦房结发放的心跳,没有一个通过房室结传导到心肌细胞,相当于心脏“断电”!所以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非常严重,会导致心跳非常缓慢甚至心跳停顿,或由于心跳太慢引起心室颤动、心室扑动等,导致心脏性猝死。

 

救治经过惊心动魄

田女士刚转入CCU病区,又反复出现室速、室颤!CCU二线房兴锐副主任医师、冠脉介入病区吴奋生副主任医师以及郭攸胜主治医师迅速组织成立抢救小组,成功进行了心脏电复律。本以为患者转危为安,心电监护又显示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准备气管插管物品、麻醉、摆正体位、气管内插管、固定……一系列抢救措施一气呵成。

为保证心脏“电路”稳定,下一步要给田女士紧急安装一个“电路系统”——临时起搏器,然而,由于患者心脏严重扩大,床边经静脉临时起搏器电极无法到位,眼看患者心率逐渐减慢50次/分、40次/分、30次/分……,此时,CCU病区张焕基主任做出重要决策,立即改为体外临时起搏器系统,患者在体外临时起搏器支持下心率终于稳定在60次/分,在医护团队紧密配合下,田女士生命体征总算趋于稳定,抢救成功。

虽然田女士刚刚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但心力衰竭、II型呼吸衰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肺炎、泌尿系感染……每一种疾病都是决定田女士能否顺利脱离生命危险的关键。黄辉副院长、心血管内科学科带头人伍贵富教授多次到CCU查房,详细查看田女士的体温单、监护数据、护理记录、医嘱单等,在科室进行多次病历讨论,从病理生理学分析,到临床表现着手,最终拟定治疗策略,丙球、白蛋白、高级抗生素、调节酸解平衡、纠正电解质、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下田女士各项指标趋于稳定,入院第6天顺利拔除气管插管。考虑患者心脏严重扩大,合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反复出现室速、室颤,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顺利进行了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术后第3天田女士即顺利康复出院。

 

什么是ICD

ICD(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英文全称为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是一种植入胸部的小型医疗设备,可持续监测心跳并在需要时进行电击以恢复正常心律。

ICD能自动识别和诊断恶性心律失常(例如室速和室颤),具有支持性起搏和抗心动过速起搏、低能量心脏转复和高能量除颤等作用。

植入ICD,如同随身携带一个24小时全天候监测和保护心脏的“急救室”,目前已成为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最有效的方法。

ICD是怎么“装进”身体里的?ICD植入是微创介入手术,皮肤手术疤痕很小,全程一般持续1小时左右。患者在术中可以始终保持清醒,甚至一边接受手术,一边与手术医生聊天。

那么,ICD植入手术后要注意什么呢?

一是植入ICD的部位可能出现肿胀和触痛,持续数天或数周属于正常现象。必要时,可在遵医嘱情况下适当服用止痛药。不建议自行服用阿司匹林和布洛芬,因为它们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

二是术后8周内,避免剧烈运动和剧烈的过肩活动或运动,包括举重、打高尔夫球、打网球、游泳、骑自行车、打保龄球或使用吸尘器打扫卫生。

三是术后8周,可以逐渐恢复慢跑、公园散步、打高尔夫球、打乒乓球及从事园艺等活动。

 

心血管内科 王之龙/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