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普通民众低估的健康杀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关于慢阻肺的几点思考
张建全主任医师 中大八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及科主任
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简称慢阻肺,是以慢性气道炎症、肺气肿伴持续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疾病。该疾病与环境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呈现高患病率和致死率,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命及生活质量,成为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第四大经济负担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
■ 数据下的中国慢阻肺人群:10年间,上涨了67%
2018年4月10日,由王辰院士团队完成的大规模人群研究“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首项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柳叶刀》上,研究结果显示,我国 慢阻肺患者已经超约1亿人,约占全世界慢阻肺患者人数的25%,20岁及以上成人的慢阻肺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则达13.7%,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超过27%,男性患病率(11.9%)高于女性(5.4%)。成为仅次于高血压、糖尿病的中国第三大常见慢性病。全世界每年超过300万人因COPD及其并发症死亡。
■ 慢阻肺的预后情况不容乐观
一旦罹患终身不愈。COPD造成家庭、我国社会和国民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是国家层面上重点防控的慢性疾病之一。
吸烟是COPD的首要病因,控烟在防治 COPD 中往往作为首要采取的措施。然而,在临床中观察到,戒烟可以延缓但并不能阻止COPD患者肺功能的继续下降,肺功能进行性衰竭,出现肺动脉高压、肺心病、气胸等并发症。
目前针对COPD气道炎症和肺气肿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疾病的防控仍处于瓶颈未能突破,终末期只能接受肺移植。
■ 被忽视的危险因素
提起COPD的病因,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吸烟,研究显示,60岁以上的吸烟者患病率超过40%,且患病风险随着吸烟时间和数量的增加而增加。非吸烟者的患病率为6.2%,除去吸烟因素,环境污染、低教育程度、幼年期慢性咳嗽、低体重、呼吸疾病家族史等都是COPD的危险因素,对于非吸烟者来说,环境污染,尤其PM2.5与COPD的发病风险更为显著。
■ 高危人群要心中有数
长期吸烟、在空气污染的工作环境、长期厨房的人群。这类人群出现慢性长期咳嗽咳痰,逐渐出现的爬楼呼吸困难、憋气、胸闷,提示该警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了。
■ 很遗憾太多人不知道自己得了病
1亿患者!这个庞大的数字也反应了人们对COPD的忽视和错误认识。在本次调查中,仅有9.7%的患者之前接受过肺功能检查,3.8%的男性和1.8%的女性患者知道自己患有COPD。约有60%的COPD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作为COPD诊断的主要依据,很多患者都在早期阶段错失了检查机会。
■ 艰辛的防控之路我们做了什么?
为了摸清深圳市福田区到底有多少未被发现的慢阻肺患者,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深入社康中心,启动大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更是深入研究慢阻肺的发病机制、规范治疗的依从性、社康护理干预成效、慢病管理与双向转诊体系等系列课题。2020年,在医院领导部署、多个社康中心(福南社康中心、下沙社康、东园社康等)的支持下,随机抽查30余名65岁以上有高危因素的老人进行肺功能检查,当时筛查确诊为慢阻肺患者的发病率高达40%,这是非常触目惊心的数字!
■ 艰辛的防控之路我们该做什么?
目前,我国对于COPD的防控力度、民众的知晓率远不及高血压、糖尿病,作为我国第三大慢性疾病,未来COPD的发病率将会更加严峻,防控之路不容乐观。提高民众对该病的认识、控烟、降低环境暴露、对于高危人群早期进行肺功能筛查、普及肺功能体检等将是未来COPD防控之路的重点,需要国家、医生、患者的多方联合,才能取得成效。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第三周的周三定为“世界慢阻肺日”,宗旨是帮助人们提高对慢阻肺的认识,改善慢阻肺诊断不足和治疗不力的现状。
■ 慢阻肺防治力量哪家强?
慢阻肺防治力量哪家强?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各级领导早已领会国家精神,由呼吸与危重医学科牵头,成立了福田区慢阻肺联盟,并引进国内较强的慢阻肺研究团队,购进了最先进的耶格牌肺功能检查仪器,依托各社康中心,技术力量下沉基层,主动筛查慢阻肺患者,建立长期随访体系以及动态监测优化个体化治疗,深入研究慢阻肺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最新药物的应用,卫生宣教与护理干预,与患者一起共同面对这个隐秘的健康杀手。
■本期专家:科主任及学科带头人张建全主任医师
■简介:
自2001年硕士研究生至博士研究生阶段,一直致力于慢阻肺的临床与炎症免疫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在气道炎症、免疫及细胞因子失衡领域有丰硕成果,提出慢阻肺的防治应该是早期抗炎是基础。在肺动脉高压的研究方面,深入探索肺血管炎与肺动脉产生的机制,提出肺血管炎症与气道炎症是同质、同源、同步的理论,肺血管炎是肺动脉高压早期发病原因,指出传统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理论有局限性并提出慢阻肺肺动脉高压发生的炎症学说以及防治窗口前移至抗炎阶段是防控的有效策略。慢阻肺的临床防治方面,系统研究红霉素的多靶点抗炎与免疫调节作用,临床证实长期小剂量大环内酯类药物可抑制中性粒细胞及炎症因子,患者急性加重减少30%,并减轻患者支气管扩张。在慢阻肺研究领域,共发表SCI论文6篇,单篇引用大于100次,中华核心期刊10余篇,成果并被多个国际国内指南引用,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二等奖各一项,适宜技术推广奖一等奖2项。副主编专著一部。
出诊时间:每周一、周二、周五
出诊地址: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3号楼3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