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以器官整合为基础的PBL创新课程建设 促进疫情之下教学模式的转变

稿件来源:教学科 发布日期:2022-06-29

3月18日,为保证PBL课程教学效果,精准实施建立起课程团队。我院就如何将临床思维训练转变为有效的线上临床教学组织开展了动员会议。黄辉副院长、教学科陈铿科长、各教研室主任、教学科室主任及带教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各教研室主任、教学科室主任及带教教师参加会议       

会议伊始,教学科科长兼外科教研室主任陈铿主任以UCLA器官系统整合课程为例,结合我院当前教学情况,就此次PBL课程同器官科室之间如何从学科特色领域出发进行课程资源整合,进而开展系列课程作了具体介绍。

        随后,黄辉副院长对防疫期间“如何将临床思维训练转变为有效的线上临床教学”作了启动介绍。要求各科室教学主任根据科室线上教学的开展、同器官系统学科之间的联合、案例的准备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希望每位授课教师充分做好课前准备,熟练掌握线上线下PBL授课技巧,紧跟疫情形势及互联网发展趋势,推动和实践疫情之下教学模式的转变,促进教学互动,提升教学效果。

▲黄辉副院长作启动介绍、陈铿科长作案例介绍

4月11日,我院“以器官整合为基础的PBL创新课程”首次开展。为充分考虑PBL系统化、可延展的内在要求,此次课程共设置16期,每期为期一周,使学习过程可持续、可进阶。每期课程由至少2个以上学科的教师参与,利用常见、多发病例,灵活应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重点强调病例的情景设计、开放式的脑力激荡以及学习目标的实现。

 ▲每周一线下课程

此次创新课程以临床病例为核心,分层螺旋、递进上升(见习-实习)进行课程病例和病种的选择,将见实习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整合进案例中。通过经典病例,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提升学生病例书写、诊疗流程、诊疗思维、诊疗技能等能力。进一步让学生掌握文献检索技能,了解前沿知识,进行科研知识方面的探索。

每周的课程分布安排,以PBL模式为主线。周一引入案例,学生有感性认识之后提出系列临床问题;周中学生阅读材料、查阅文献,根据病例进展,进行讨论并回答问题;周五由学生进行自主讲课、归纳及总结。过程中,教师依据临床诊疗实践与流程,结合临床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淡化传统教学对记忆性知识的理论阐述,注重对学生临床思维的启发及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

▲分享文献、布置作业、答疑解惑

每一期课程均有建立学习沟通群,以便当期课程授课教师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授课教师表示,本次PBL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上积极参加讨论。学生课后评价反馈课程教学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课堂气氛活跃,对器官系统资源整合的教学模式及“提问-策划-解决-评价”的教学流程表示认可。

 

教学科  黄碧航/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