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内科“药物洗脱球囊”新技术延长血透患者“生命线”
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长,当慢性肾脏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脏替代治疗必不可少。血液透析是一种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透析通路则是血透患者不可缺少的“生命线”。
日前,我院肾内科血管通路团队成功为一位反复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实施“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药物洗脱球囊扩张术”,重建高质量血液透析通路流量,延长了血液透析“生命线”,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
这是一位59岁的中年女性患者,此前被诊断为“糖尿病肾病V期,慢性肾衰竭”。2017年6月,这名患者实施了“左前臂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后1月余开始使用动静脉内瘘规律行血液透析治疗。不料,此后患者多次出现“内瘘流量不足”, 血管彩超也提示“动静脉内瘘狭窄”,不能满足血透流量需要。从2018年1月到2019年4月,我院肾内科先后7次为她实施“经皮选择性普通球囊扩张术”,打通透析通道。
今年6月,患者再次出现内瘘狭窄,内瘘流量下降,为解决血液透析通路问题再次入住肾内科。考虑患者反复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术效果欠佳,在院长助理、肾内科杨铁城主任支持下,血管通路亚专科伍强主任和陈圳炜副主任协同合作,评估患者血管条件,建议实施“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药物洗脱球囊扩张术”,为患者恢复血液透析通路流量。
常规消毒铺巾、以细针穿刺头静脉,成功送入超滑导丝,置入穿刺鞘并更换超滑导丝,先用高压球囊导管扩张内瘘狭窄处,待狭窄处扩张后再沿导丝送入药物球囊至狭窄处,打开球囊维持时间3min,复查B超见原狭窄处狭窄<30%……术前严谨的技术分析加上多年的经验,一整套手术操作,干净、利落,检查显示患者血流通畅,头静脉搏动较前明显改善。
陈圳炜副主任医师介绍,血液透析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首选的血液透析通路。然而,不少患者遇到类似难题:内膜增生导致血管狭窄,影响透析流量,所以针对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治疗至关重要。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溶栓、球囊扩张术、外科手术”等方法。其中药物溶栓有时间要求,应用局限,外科手术损伤大,而球囊扩张术创伤小、方便、效果好,是处理内瘘狭窄的首选方法,但是很多患者出现术后再狭窄,需反复行球囊扩张术。
关于药物洗脱球囊
药物洗脱球囊是传统的球囊成形术和先进的药物洗脱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预防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新技术。当内瘘狭窄时,用药物球囊进行适当扩张,其原理是将紫衫醇等药物涂布于狭窄的血管壁,通过紫衫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从而发挥抑制血管狭窄的作用。
目前,药物洗脱球囊主要应用于冠脉介入治疗,一般适用支架内再狭窄、小血管病变、有高出血风险不宜植入支架的患者。近年来,药物洗脱球囊亦逐渐用于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治疗,具有更高的远期通畅率。《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推荐可选择高压球囊、切割球囊、药物洗脱球囊等对狭窄的动静脉内瘘进行扩张。
肾内科 陈圳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