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工作总结
克服困难再创佳绩,把握机遇勇创三甲
2010年,医院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和区卫生局的领导下,围绕区卫生局提出的“一个推进、两个加强、三个提高”的工作部署,加强学科建设、绩效管理和规范服务,使医院的综合效益得到了明显提升。
一、迎难而上促发展,医院效益继续提升
全院职工克服业务用房严重不足、人员紧张、停车难及施工影响等困难,医院绩效明显提升:
业务量稳步增长。2010年,总诊疗达152.9万人次,同比增长7.9%。出院人次达1.86万人次,同比增长7.6%;住院手术例数5608人次,同比增长30.8%;病床使用达91.6%。
效益持续提高。2010年,总收入4.9184亿元,其中:业务收入3.4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9%,增加2800万元。
二、美化环境扩规模,基础条件明显改善
规模不断扩大。刘庆生书记、张青山区长及王跃平局长等领导多次亲临现场指导,加快了大楼建设速度。分别于9月27日晚、10月28日,在不影响业务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门诊和住院部搬迁。
环境不断美化。搬入新大楼后,经过精心布置,统一标识,就诊环境更加舒适、温馨。医护人员办公条件明显改善,主任、护长有独立的办公室。
流程不断优化。数字化医院一期建设和气动物流传输系统完成,实现门诊电子处方、电子病历、自动计费、自动化传输小物品和标本等。
三、齐心协力创三甲,学科水平明显提高
围绕“创三甲”,通过“实干” + “巧干”,学科建设进一步推进。
人才队伍不断优化。目前有正高职称人员93人,副高217人,博士27名(博士后4名),硕导23人。5人被评为区优秀卫生人才,新增硕导7人。
抓重点带全局,学科群体得到加强。成立脑部疾病诊疗协作组等,推进学科群建设,14个科室成功创建为区级重点学科或特色学科。风湿科、心内科通过市重点学科建设周期验收,风湿科积极申报市十大优势学科。
坚持科技兴院,科教研成绩突出。获各级科研立项66项,其中省科技厅、卫生厅项目3项、广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基金项目1项。发表论文24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类140篇,SCI4篇,出版专著4本。承办继续教育国家级2项、省级1项、市级项目10项;承办学术会议省级1次,市级6次;通过省全科医师培训基地评审。
四、开展医疗服务星级管理,服务质量优质高效安全
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出台服务承诺,统一制作上墙;免费为患者提供便民服务箱;开通2条免费接送车,免费接送患者;第三方满意度调查,病人满意度达93%以上。
质量和安全得到强化。全年全院无安全事故发生。市年终医疗服务质量整体评估,在同级医院排名第二,其中病例质量全市第一,院感质量同级医院第一。
五、管理措施创新创优、管理效能提质提效
制度建设不断完善。2010年作废制度8条,修改制度52条,新制定制度96条,对2006年以来的制度汇编成册。
财务管理能力不断加强。成立医院采购小组,提高了采购效率。加强内审,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清查,确保合同的时效性和合法性。在专业公司协助下完成固定资产清理,为各科室重新建立了台账。
大部制改革取得成效。精兵简政,将现有的16个职能科室合并为10个部。实施变频工作制,提高了职能科室的工作效率。
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行风纪律建设有成效
行风纪律建设有成效,全年无违纪违法行为。争先创优再创佳绩,新增“市级青年文明号”1个,急诊科获得3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肛肠分院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示范岗”。
七、倡导快乐工作法,职工生活日益丰富
除了举行医院运动会、春节文艺演出、专题研讨会,推荐5本好书外,还组织中层干部参观移动体验大厅、到水围村欣赏奇石等,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开展送温暖活动,院领导慰问患病职工、贫困家庭100多人次。
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是“深圳质量年”、“大运年”和市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启动年,也是我院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将根据区卫生事业 “十二五”发展规划和区卫生局“1个配套、2个重点、3个适应”的工作部署,树立信心,乘势而上,积极开展“三好一满意”行动,实施“12345”工程。
一、围绕一个中心
以“创建三甲医院”为中心开展工作,凝全院职工之智,举全院职工之力,力争年内完成主要创建工作。
要分阶段扎实推进。第一阶段做好学习和宣传工作。召开动员大会,邀请省医院评审委员会专家解读标准,学习领会标准内涵。对创三甲任务实行“包干制”,做到院、科、员工三级包干和个人“三维包干”。第二阶段要针对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加强整改力度,制定专门措施,抽调相关人员,限期达标。第三阶段要聘请省医院评审专家进行评审,找出薄弱环节。
努力提升质量绩效,使量和质达到三级医院标准基本要求。要严格控制平均住院天数,提高病床周转率,力争年总诊疗人次数≥175.8万,年出院人次数≥2.5万,病床使用率≥90%,年业务收入突破4亿元。医疗质量方面,确保各项指标全部达标,在全市医疗质量评估中在同级医院前三名,病人满意度90%以上,争取医疗保险信用等级保持在AAA水平。
二、抓住两条主线
硬件方面,着力改善基础环境、病房条件、医疗设备;软件方面,要提升管理水平、优化人才,提高医疗服务、医疗质量和技术力量。
三、实施三大计划
一是以市、区重点专科为龙头,以各专科彼此相关技术内在联系为纽带,实施学科群发展计划。
二是实施优才计划。加强人事管理,实施定岗定编和岗位聘任制度。通过“软引入”,如内联、合作、兼职等办法缓解人员紧缺问题。落实变频工作制。选派3-5名学术骨干到国外学习。借用外脑外力。探索实施“植入式”合作办医模式,引进国内外品牌医院先进医疗团队,带动提升医院学科管理能力和水平。派遣骨干到国内外知名院校“进站”学习和开展科研,争取在短时间内提高科研和学术水平。
三是实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计划。完善并强化资源调配中心管理。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方案。积极推行社区家庭医师服务,选取园西、东园、下沙、竹林、碧海云天5家社康中心尝试“家庭医师双层叠加服务”模式,进一步发挥专家下社区的作用,积极落实双向转诊,建立“三床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建设特保中心建设,提升服务内涵,为企业发展、为企业家和杰出人才做好健康保障服务。
四、加强四项建设
一是加强基础建设。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医技楼的装修工程,按区委区政府的规划,6月30日前完成旧业务用房的拆除工作。积极配合做好宿舍区的拆迁谈判准备工作。争取今年底前立项。对肛肠分院手术室进行改造,对香蜜湖分院的整体环境进行美化,同时积极配合市提升办对我院和香蜜湖分院、肛肠分院的外立面改造工作。
二是加强学科建设。围绕创三甲,加快微创外科建设。按照植入式合作办医计划,根据学科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专业领域前沿实际需求,以国内外品牌医院为合作对象,引进名师名医团队,采取设置短期工作岗位等方式,引进院外高端人才、先进技术等优势资源,带动提升医院专科团队建设,打造优质医疗技术服务品牌。香蜜湖分院新设工伤康复科,争取挂牌为市级专科医院。肛肠分院采取内联办法,借用外力,迅速提高技术、科研水平和服务能力。
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引入先进的管理系统,实现办公自动化和无纸化。建立医疗质量实时监控、警示系统。实现医院信息一体化。以医生工作站为核心,实现模板化和无线移动查房,减轻医务人员劳动强度,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
四是加强文化建设。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强化安全生产管理。认真贯彻落实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行风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治理商业贿赂和治理收受医药回扣专项工作,坚决杜绝医药购销领域收受医药回扣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推动我院医德医风建设上新台阶。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推动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
深入开展星级服务管理。深入开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行动。成立督察小组,每日对各科,特别是关键科室和人员,进行检查督导,结果全院通报,提高医院执行力水平。
突出人性化管理,提升员工满意度。一是通过深化人事、分配等制度改革,不断改善职工福利待遇。二是改善职工工作环境,美化值班房、增添职工休闲生活空间;想方设法进一步缓解停车难问题。三是继续为员工办实事,改善职工生活条件。
五、实现五大转变,努力提升医院综合实力
一是提高技术上等级,使学科更强 。重点学科优势更加明显,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学科群建设出成效。二是强化意识上档次,使服务更细。使感动服务深入人心,员工和病人满意度不断提升。三是创新管理上层次,使效率更高。四是促进运营上水平,使绩效更优。医院人、财、物各项综合资源的计划、使用更加高效,医院运营效率明显提升。五是确保效益上台阶,使福利更好。员工在工作报酬福利、工作环境及氛围、个人发展、参与医院民主管理等方面有进一步改善,福利达到市内医院的先进水平。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医院的发展,新的蓝图已绘就,美好前景催人奋进,让我们在区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坚定信心,拼搏进取,迎难而上,燃烧激情,只争朝夕,勇创三甲,为谱写福医新篇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