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另一种“逆行”】我院神经外科完成6例高难度“紧急手术”

发布日期:2020-02-21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日常,然而,有这样一个独特群体,遭受着疫情和重大疾病的双重威胁,他们就是不容忽视的重大疾病患者。大疫当前,作为医护人员,如何在全力抗疫的同时,保证这一群体迫切而实在的需要,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疫情发生后,以陈建良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神经外科团队,以医院的坚强领导下,以高度的政治敏感,立即召开科室会议,制定科室防控措施,加强物资管理,开展患者宣教,对必须处理的重症患者严格实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筛选,从而保证了抗疫非常时期和正常医疗运行“不冲突”。
  春节假期结束至今,约二周时间内,神经外科团队成功实施6例高难度的紧急开颅手术,以实际行动为抗疫斗争做出了独特贡献。
  
拥有武汉接触史?先行排查再手术
  这是一位60多岁的女性患者,突然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蛛网膜下腔出血绝大部分是脑动脉瘤破裂,如果不及时处理,随时有死亡可能。更让医务人员警惕的是,此名患者的家属近期途经武汉来深。
  “患者安全与医护人员安全同等重要!”针对这一特殊病例,陈建良教授明确表态,组织全科认真分析讨论,用最快的时间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后,果断进行了脑血管造影并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
  由于病变形状和年龄的特点,手术当中,动脉瘤破裂。在此名患者有可能死在手术台上的危急关头,神经外科脑血管病亚专科罗斌副主任领航的脑血管病团队沉着应战,果断处理好了破裂的动脉瘤,成功完成了动脉瘤栓塞,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恶性肿瘤又复发,医者妙手再“排雷”
  这是一位巨大脑胶质瘤术后三年复发患者。2020年春节后,这名患者头痛剧烈,检查发现肿瘤已复发,并由小脑幕上通过天幕裂孔疝到小脑幕下,严重压迫中脑,包绕了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挤压了颅神经神经和大脑中动脉,如不手术,随时可能因脑疝死亡。
  神经外科经过认真讨论,在陈建良教授、游恒星副主任主持下,成功切除了最大径线达8公分伸入到天幕下严重压迫脑干和相应血管神经等重要结构的肿瘤,血管、神经完全游离并保护良好。
  该患者手术后已经神智清醒,语言及肢体活动正常。
  

七年之痛谁人解?手到病除获新生 

  这是经历过三次手术的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患者患病七年,先后三次手术,去年十月份开始疼痛复发,每天吃大量的止痛药,仍然无效。春节前,这名患者已经不能进食,不能说话。
  陈建良教授经过分析,认为患者同时患有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于2月7日实施手术。术中,发现舌咽神经也有血管压迫,这是剧烈舌痛的原因;同时,三叉神经有多个血管压迫,还有严重的蛛网膜增厚粘连,属于最复杂的颅神经痛,手术非常困难。
  陈建良教授主刀的手术团队给患者进行了仔细认真的手术,真正实现了360度、全程游离,在进行了蛛网膜黏连的松解和四条血管的游离以后,再次仔细探查,仍然发现三叉神经出脑干的起点有血管横跨压迫并与脑干粘连。在分离时,患者出现心跳减慢的脑干刺激症状,麻醉师和手术护士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使手术顺利完成。
  手术后患者立即疼痛消失,语言恢复正常。
  
“虎口拔牙”
  刘女士,60 岁,春节后反复抽搐,院外CT诊断为运动区巨大脑膜瘤。首诊医院建议疫情结束后再住院手术,但患者非常害怕,因为每次抽搐就像要死了一样,她实在无法承受这种惊吓。
  在中大八院,这名患者先行被顺利排除新冠肺炎,后完善核磁共振等检查,发现肿瘤位于中央运动区和语言区,直径6厘米,中央沟静脉和大脑中动脉包绕在瘤内。
  神经外科团队顺利为其切除肿瘤,保护好了血管。在重要功能区切除肿瘤本来就是一个挑战,还要剔出血管,更是难上加难,多数是肿瘤不能全切,或者切除肿瘤但遗留偏瘫失语等严重残疾,因此,神经外科界称此种手术为“虎口拔牙”。中大八院神经外科陈建良教授团队硬是完整切除了肿瘤,保留好了血管。
  术后一小时,患者即完全清醒,肢体活动及语言正常。
 
    疫情肆虐,很多行业停摆。但是,医务工作者仍在无畏逆行,高难度神经外科手术考验的不仅是医生的专业素养、技术水平和医院综合实力,更考验着医者担当。“大疫面前,我们重视但不恐慌,全力抗疫的同时,不忘需要救治的危重症患者,这也是为抗疫出一份力。”陈建良教授如是说。
 
神经外科/文